• 2021年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LC-MS/MS法研究丹参-三七药对中丹参酮IIA、丹酚酸B、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b1在斑马鱼体内的代谢

      2021(1).

      摘要 (552) HTML (0) PDF 1.35 M (13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背景:丹参-三七药对(DS-SQ)在亚洲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丹参酮IIA(TIIA)、丹酚酸B(SAB)、人参皂苷Rg1(GRg1)和人参皂苷Rb1(GRb1)是其主要活性成分。通过对复方中药制剂的代谢研究,了解其活性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阐明复方中药的配伍机理,而斑马鱼是一种简便可行的药物代谢研究模型。目的:本研究拟采用LC-MS/MS方法研究TIIA、SAB、GRg1和GRb1在斑马鱼中的体内代谢。方法:斑马鱼胚胎孵化48小时后分为九个实验组。空白组孵育于1 mL超纯水中,八个药物治疗组分别孵育于1 mL的SAB、TIIA、GRg1、GRb1、SAB和GRg1、SAB和GRb1、TIIA和GRg1、TIIA和GRb1溶液中,匀浆后采用LC-MS/MS进行分析。在分析相应质谱信息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确定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根据代谢产物量的变化,研究SAB、TIIA、GRg1和GRb1之间的代谢效应。结果:用LC-MS/MS法鉴定了斑马鱼体内SAB、TIIA、GRg1和GRb1共十八个代谢产物和四个原型药物,包括甲基化、降解、还原、脱氢、羟基化、去糖化和葡萄糖醛酸化等代谢产物。另外,联合使用后,GRg1和GRb1促进了TIIA的代谢,同时SAB和TIIA对GRg1和GRb1的代谢也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结论:本研究利用LC-MS/MS分析方法,将斑马鱼成功应用于研究SAB、TIIA、GRg1和GRb1的代谢,这对于解释DS-SQ中的化合物通过影响斑马鱼的代谢而产生协同效应的可能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本研究对DS-SQ的进一步研究也有一定的帮助。

    • 三分三(Anisodus acutangulus)完整叶绿体基因组与其他茄科植物的分析比较

      2021(1).

      摘要 (308) HTML (0) PDF 3.44 M (8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背景:三分三(Anisodus acutangulus)是中国云南省特有的多年生草本茄科植物。作为民间草药,三分三药材已有数百年的药用历史,主要用于治疗骨折、风湿、腰腿痛、淤肿等症状,其核心药用成分为托品烷类生物碱(TAs)。曼陀罗、天仙子、颠茄、赛莨菪和曼陀罗等部分茄科植物中均含有TAs,这类富含TAs的植物大多数都归类为茄科天仙子亚族,但是由于传统分类法和经典分类法的限制经常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所以天仙子亚族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十分清晰。而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分子生物学分类的分类结果较之则更为准确。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最重要、最常见的质粒之一,是光合作用的重要细胞器场所。它有自己独立的基因组序列,其结构和基因在高等植物中是相对保守的,常用以现代分子分类。目的:使用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阐释三分三在茄科分类系统中的进化位置。方法:使用Illumina HiSeq 4000测序获得双端原始数据,并通过过滤拼接得到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通过与其他产TAs的茄科植物对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的密码子偏好性、简单重复序列和核苷酸变异性等进行比较来分析三分三全基因组序列特征,并以玄参科植物为外群和22个茄科植物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确定三分三在茄科分类系统中的进化位置。结果:获得了一条含有156082 bp碱基的三分三叶绿体基因组序列,与其他叶绿体基因组结构一致,均为双链环形结构,包含1个长单拷贝区(LSC)、1个短单拷贝区(SSC)以及2个反向重复区(IRa和IRb)。茄科叶绿体基因组在序列长度、基因组成以及GC含量等方面相对保守,但4个区的边界存在些许区别。茄科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中非基因编码区序列存在较大差异,变异程度较高,而基因编码区差异较小,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在叶绿体基因组四段序列中,LSC区变异程度最高,IR区变异程度最低。其中,trnH-psbA、trnK-rps16、rps16-trnQ、rpoB-trnC、rpl36-rps8、ndhF-rpl32、rpl32-trnL和ycf1这八个基因区域有较大的变异,可作为新DNA条形码序列用于鉴别茄科植物分类。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结果中将三分三与与天仙子形成一个分支。结论:三分三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具有较高的保守性,系统发育分析归类于天仙子亚族。基于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揭示三分三在茄科分类系统中的进化位置。

    • 补充和替代医学(CAM)方法减少年轻女性对形体不满的疗效分析和研究方案(2015-2020)

      2021(1).

      摘要 (130) HTML (0) PDF 887.08 K (6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背景:形体不满(BID)已经演变成一个全球问题,它与抑郁、焦虑、饮食失调和自卑因素显著相关。BID在中国青少年和年轻女性中日益常见,但缺乏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方案。目的:通过分析有效改善青少年BID的CAMs方法,并根据结果提出可行的改善BID研究方案,以填补目前中国针对青少年女孩的BID改善方案的空白。方法:收集并分析2015-2020年52项CAM对身体意象及其相关因素影响的研究,结合“in Favor of Myself”提出一项可行的研究方案。本研究方案在“In Favor of Myself”项目中加入了表扬、心理辅导、营养教育和瑜伽,主要通过团体支持来改善BID,转变患者注意力,从对自身外表的关注转变为对自我价值的提升,并通过瑜伽来缓解压力和情绪。结果:健身训练、心理教育、营养治疗、音乐治疗、健康促进项目和基于网络的干预方案是现有的改善BID的干预方法。其他CAMs,如针灸、美容、太极和芳香疗法,对于BID的干预和改善作用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结论:CAM具有改变主观身体感受、调整身体形象认知、增强身心联系、提高自尊、缓解消极情绪的能力,但CAM对BID的作用效果及作用机制尚需更系统、规范的研究来进一步验证。

    • ARNTL2与免疫浸润的相关性及其作为肺腺癌潜在预后生物标志物的作用

      2021(1).

      摘要 (401) HTML (0) PDF 3.98 M (6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背景:ARNTL2属于bHLH转录因子的生物钟基因,在多种癌症中过表达,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如肿瘤转移和细胞增殖,并参与调节免疫浸润和细胞周期进程。生物钟基因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然而,ARNTL2如何影响肺癌患者预后的潜在机制亟待从细胞周期、免疫浸润和免疫调节分子等方面进一步阐明。目的:本研究拟探索ARNTL2与免疫浸润的相关性及其在肺腺癌(LUAD)患者中的临床预后价值。方法:Oncomine和Cancer Cell Line Encyclopedia (CCLE)数据库评估ARNTL2在多种肿瘤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量。Kaplan-Meier plotter和GEPIA2数据库评估ARNTL2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Tumor Immune Estimation Resource (TIMER)和TISIDB数据库探索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ARNTL2表达与免疫浸润、免疫调节分子的相关性。免疫荧光(IF)染色评估ARNTL2与PD-L1在LUAD中共表达关系,并用COXPRESdb v7数据库验证。结果:差异表达分析显示,包括NSCLC在内的多种细胞系和癌组织,ARNTL2表达均显著上调,且ARNTL2在LUAD和肺鳞癌(LUSC)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P<0.001)。生存分析表明,在总肺癌及LUAD患者中,ARNTL2高表达与较差的总生存期和首次进展生存期显著相关(P<0.001),但与LUSC无关(P>0.05)。GEPIA2数据库表明,在LUAD中,ARNTL2表达与cyclin A2/B1/B2/E1、CDK1/2/6、CDC25A/C呈中等程度正相关(P<0.001),与cyclin A1/D1/D2/E2呈轻度正相关(P<0.001,P<0.05)。除p57外,INK4和Cip/Kip家族成员与ARNTL2的表达均呈微弱正相关(P<0.001,P<0.01,P<0.05)。在LUSC中,ARNTL2表达与cyclin A1/A2/D2/E2、CDK1/2/4/6、p15/21/27、wee1、CDC25A呈轻度正相关(P<0.001,P<0.05),与p57呈负相关(P<0.01)。CDK1/6与LUAD患者ARNTL2表达及不良预后呈正相关(P<0.001,P<0.05)。免疫浸润分析表明,在LUAD中,ARNTL2表达与CD8+ T (R=0.216, P=1.51e-06)、巨噬细胞(R=0.171, P=1.58e-04)、中性粒细胞(R=0.397, P=1.03e-19)、树突状细胞(R=0.199, P=9.79e-06)呈正相关,与B细胞呈负相关(R=-0.167, P= 2.21e-04);在LUSC中,ARNTL2表达与中性粒细胞呈正相关(R=0.092, P=4.50e-02),与B细胞(R=-0.208, P=5.38e-06)、CD4+ T细胞(R=-0.207, P=5.30e-06)和巨噬细胞(R=-0.126, P=5.79e-03)呈负相关。同时,在LUAD中,B细胞和DC浸润与良好的预后呈正相关(P=0.000,P=0.048),而LUSC预后与免疫细胞浸润无关(P>0.05)。ARNTL2与免疫调节分子及免疫浸润相关性分析表明,CD274 (rho=0.416, P<2.2e-16)、PDCD1LG2 (rho=0.44, P<2.2e-16)与CD274 (rho=0.297, P=1.48e-11)、TGFB1 (rho=0.213, P=1.65e-06)分别是LUAD和LUSC中与ARNTL2呈正相关的前两位免疫抑制分子;IL2RA (rho=0.41, P<2.2e-16)、KLRC1 (rho=0.405, P<2.2e-16)与CD276 (rho=0.25, P=1.57e-08)、TNFRSF18 (rho=0.134, P=2.68e-03)分别是LUAD和LUSC中与ARNTL2呈正相关的前两位免疫刺激分子;TAP1/2 (rho=0.475, P<2.2e-16)与TAP1 (rho=0.125, P=5.16e-03)、TAP2 (rho=0.116, P=9.44e-03)分别是LUAD和LUSC中与ARNTL2正相关的前两位MHC分子。IF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肺(NL)组织相比,LUAD中的ARNTL2和PD-L1信号明显增强,分化不良(PD)组的ARNTL2信号强于分化良好(WD)组(P<0.01),且各组ARNTL2与PD-L1均存在高度共定位关系(M1PD=0.941, M1WD=0.957, M1NL=0.962)。结论:ARNTL2在LUAD患者中高表达与其不良临床预后相关,其机制可能与其促进细胞周期进程有关,并可作为免疫治疗的潜在干预靶点。

    • COVAX-19®疫苗:完全阻断病毒传播给非免疫个体

      2021(1).

      摘要 (128) HTML (0) PDF 742.70 K (6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在细胞中产生免疫原,各种疫苗平台都针对 COVID-19 疫苗进行开发。为了设计一种基于重组蛋白的 COVID-19 疫苗,Vaxine pty Ltd 使用刺突蛋白及其人类受体ACE2的计算机模型来确定病毒如何感染人类细胞,从而合成了 COVAX-19疫苗。它不仅可以减少 COVID-19 的感染,还可以阻止病毒的脱落和传播。研究人员乐观地认为,这种候选疫苗具有足够的疫苗效力和轻微的副作用,并很快可以在临床上应用。

    • 白花蛇舌草乙酸乙酯部位抑制T细胞增殖以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

      2021(1).

      摘要 (89) HTML (0) PDF 2.92 M (6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背景:T细胞异常增殖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白花蛇舌草(HDW)治疗SLE的药物活性已经被证实。然而,其中的生物医学机制仍不清楚。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HDW乙酸乙酯部位(EAHDW)对狼疮小鼠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潜在的治疗机制。方法:EAHDW由80%乙醇回流提取后经过分级萃取得到,并用HPLC和UPLC-Q/TOP-MS进行了成分分析。利用网络药理学预测了其潜在靶点和STAT3亲和调节分子。研究中采用MRL/lpr小鼠模型评价了EAHDW的药物活性,通过ELISA 方法定量分析细胞因子和自身抗体浓度。肾小球的病理损伤和肾脏中STAT3的表达分别通过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细胞周期的特征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蛋白质印迹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分别被用于评估STAT3的翻译和转录活性。结果:采用本研究的方法制备EAHDW的提取率为2.7±1%,鉴定出了其中19种活性成分。网络药理学预测EAHDW可以改善SLE发病时T细胞的异常增殖。EAHDW有益于改善MRL/lpr狼疮小鼠肾小球的病理变化和STAT3表达,以及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和自身抗体的水平。在细胞学研究中发现,EAHDW处理削弱了STAT3的转录和磷酸化,通过延长细胞周期S期抑制了T细胞增殖。EAHDW中的5个化合物均对STAT3的DNA结合位点表现出很强的对接亲和力。结论:EAHDW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并通过STAT3信号通路抑制T 细胞增殖对SLE起到了治疗作用。

    • 草棉(Gossypium Herbaceum Linn)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抗菌、细胞毒性和抗疟活性研究

      2021(1).

      摘要 (109) HTML (0) PDF 945.18 K (5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背景:草棉(Gossypium herbaceum,G. herbaceum)是一种常见于尼日利亚野外的植物,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然而,关于其化学成分的信息却很少,其治疗作用也需要进一步研究。目的:通过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来研究草棉叶提取物的植物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抗疟和对Hela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草棉叶乙醇和己烷提取物的成分,同时采用DPPH和一氧化氮分析法测定两种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利用疟原虫乳酸脱氢酶(pLDH)技术检测疟原虫的生存能力,并使用HeLa细胞评估细胞毒性。结果:从草棉乙醇提取物和己烷提取物中分别检出37种和30种活性成分,主要成分为亚麻油酸(36.10%和33.82%)、维生素E(7.15%和5.98%)和石竹烯(4.21%和5.08%),还含有鞣质、皂甙、生物碱、黄酮类、甾体、酚类和萜类化合物。其乙醇和己烷提取物对多药耐药菌株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乙醇和己烷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IC50)在DPPH法测定分别为3.33和4.12μg/mL,一氧化氮法测定分别为3.87和5.00 μg/mL。此外,草棉乙醇和己烷提取物的抗疟原虫活性(IC50)分别为9.99和9.76 μg/mL。结论:草棉叶可作为新的植物药来源,可有效治疗由多种耐药细菌引起的感染,并能调控氧化应激的相关靶点。

    •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COVID-19的治疗效果:单臂临床试验

      2021(1).

      摘要 (201) HTML (0) PDF 1.31 M (5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背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自2019年被发现以来,已在200个国家传播,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威胁。目前亟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西溪医院开展单臂临床试验,从725例疑似病例中筛选出102例确诊病例,最终93患者纳入临床实验,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结果:93例患者中,最终治愈83例,恶化5例,脱落5例,无死亡病例。根据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发现,发热、咳嗽、腹泻、乏力的平均缓解时间分别为(4.78±4.61)天、(7.22±4.99)天、(5.28±3.39)天和(5.28±3.39)天。新冠病毒转阴时间为(14.84±5.50)天。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PISCT、BPC、AST、CK、BS、UPRO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能有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药用植物扁桃斑鸠菊叶的植物化学、民族植物学和药理学潜力

      2021(1).

      摘要 (312) HTML (0) PDF 2.23 M (6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背景:扁桃斑鸠菊历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包括腹泻、真菌和细菌感染、炎症、癌症、糖尿病,其汁液还可用于促进伤口愈合。目的:本研究回顾了扁桃斑鸠菊的植物化学、民族药理学和药理学潜力。方法:使用 ScienceDirect、Springer、Wiley 和 PubMed 数据库对1994-2021年的相关论文进行文献检索。 在本综述研究中,仅使用了用英文撰写的出版物。结果:从扁桃斑鸠菊中提取的生物活性化合物包括6β、10β、14β三甲基十七烷-15α-羟基-15-O-β-D-吡喃葡萄糖基-1,5β内酯、葡萄糖醛酸内酯、11α-羟基-5,12-二烯-28-酸-3α、25-内酯、10-香叶烷基-O-β-D-木糖甙、1-苯二十烯醇-O-β-D-吡喃葡萄糖甙、芹菜素、木犀草素(3′, 4′, 5, 7-四羟基黄酮)、白藜芦醇、羟基藜芦内酯、3’-脱氧维诺醇、斑鸠菊醇、二萜(ingenol-3-angelate)、斑鸠菊米苦素、4-methylumbelliferone、cephantharin、白叶藤碱、异白叶藤碱、新白叶藤碱、courmarins、斑鸠菊苦素和斑鸠菊苷。各种体内外研究表明,扁桃斑鸠菊及其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抗菌、保肝、抗菌、止泻、抗糖尿病和神经保护等药理活性。结论:本文综述了扁桃斑鸠菊叶对多种疾病的治疗作用。扁桃斑鸠菊叶在改善疾病方面的功效归因于其抗氧化活性和改善抗氧化系统的能力。尽管扁桃斑鸠菊叶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但还需要更多的人体临床试验来确定其治疗各种疾病的有效和安全剂量。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