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槲皮素对氟虫腈诱导的大鼠心血管和肾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

      2024(3). DOI: 2024200138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背景:槲皮素是一种生物类黄酮苷,在柑橘类水果中含量丰富,自古就作为天然草药治疗剂,应用于传统医学中。槲皮素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可缓解哺乳动物系统中,由氧化应激介导的心血管和肾功能损伤。目的:该文探讨了槲皮素对氟虫腈诱导的心脏-肾脏功能障碍的可能调节机制。方法:将24只体重为140 ± 3.0 g的Wistar大鼠分为四组,包括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10 mg/kg 氟虫腈(FIP)、FIP + 100 mg/kg 槲皮素和100 mg/kg 槲皮素。槲皮素和氟虫腈的给药通过口服灌胃连续进行28天。随后进行尿液分析、血压监测、生化检测、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评估。结果:槲皮素显著降低血压参数和氧化应激标志物(P < 0.001),但系统抗氧化物水平(P < 0.001)显著提高。同样,槲皮素能够预防氟虫腈诱导的心脏和肾脏组织中的充血和细胞浸润等组织病理学病变。此外,槲皮素减轻了心脏组织中肌钙蛋白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但与氟虫腈组相比提高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的表达。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槲皮素通过抑制与氧化和炎症相关的过程,有效降低氟虫腈诱导的毒性。

    • 自然与技术的结合:利用纳米技术充分发挥植物化学物质的效力

      2024(3). DOI: 2024200139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背景:植物化学物质包括来自植物的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表现出广泛的潜在促进健康的作用。然而,由于这些化合物溶解度有限、稳定性差、生物利用度低、靶向选择性不足,其临床应用受到了限制。基于纳米技术的递送方法为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植物化学物质的特性和生物活性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纳米制剂有潜力通过多种方法提高植物化学物质的溶解度、生物利用度,改善药代动力学。提高植物化学物质的表面积和溶解度的一种潜在方法是降低它们的粒径。表面活性剂吸附在植物化学颗粒上的过程会形成胶束,胶束在水中具有溶解性。纳米制剂有增强植物化学物质吸收的潜力,有助于通过许多生物屏障,包括肠上皮细胞。目的:研究纳米制剂在增强植物化学物质治疗作用方面的潜力。方法:在考虑PRISM准则的同时进行系统审查。结果:纳米颗粒在递送植物化学物质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对治疗各种疾病有很大的帮助。尽管如此,仍需进行详尽的研究和临床试验来提供证据证明。结论:总之,利用配体功能化的纳米颗粒可以使植物化学物质精确地靶向特定的细胞或组织。纳米技术领域应用于医学和预防给药,在改变植物化学物质的转运和给药模式方面具有重要的前景。纳米技术的应用有望解决与植物化学物质的物理化学特性相关的障碍,从而增强这些有助健康的化学物质的开发和精确递送。

    • 喀麦隆蜂胶中的酚类物质及其促慢性胃溃疡愈合作用

      2024(3). DOI: 2024200140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背景:胃溃疡持续影响着全世界数百万人,报告的死亡病例和诊断、预防和治疗对患者构成了负担,特别是在难治性慢性溃疡出现的情况下。蜂胶等天然药物为溃疡的治疗和康复提供了合适的替代疗法。目的:该研究旨在评价喀麦隆蜂胶中酚类物质的特性和对大鼠胃溃疡的促愈合作用。方法:采用HPLC-DAD对蜂胶提取物中的酚类化合物进行了鉴定和定量分析。用乙醇(70%;1 mL/200 g口服)及吲哚美辛(1 mg/kg 口服)分别诱导慢性胃溃疡,并使用醋酸(30%)/消炎痛(1 mg/kg 口服)诱导难愈性胃溃疡。实验动物以赋形剂(吐温20,1 mL/100 g 口服),蜂胶提取物(200 mg/kg、400 mg/kg和600 mg/kg 口服)或硫酸铝糖(50 mg/kg 口服),每天1次,持续10到14天。在每个治疗周期结束时,处死动物,评估溃疡指数、胃黏液重量、组织学和氧化应激参数。结果:在蜂胶中共鉴定出8种酚类化合物,其中最丰富的一种是咖啡酸(45.31 ± 0.25 μg/g)、蜂胶黄素(37.65 ± 0.17 μg/g)和对羟基苯甲酸(34.14 ± 0.21 μg/g)。在两种胃溃疡动物模型中,用200 mg/kg、400 mg/kg和600 mg/kg的蜂胶提取物治疗溃疡大鼠(慢性和难愈性胃溃疡模型)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溃疡指数均降低。胃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蜂胶提取物处理导致黏膜的剂量依赖性正常化。在溃疡愈合时,黏液重量显著增加(P < 0.5;P < 0.01和P < 0.001)。此外,200 mg/kg、400 mg/kg和600 mg/kg的蜂胶提取物诱导SOD、过氧化氢酶、亚硝酸盐和谷胱甘肽的含量增加,而MDA浓度均下降。结论:蜂胶提取物的促愈合作用可归因于刺激胃黏液的产生,并改善体内抗氧化状态。这些结果支持蜂胶作为新的治疗消化性溃疡疾病的药物开发策略。

    • 揭示白藜芦醇的潜力:探索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全貌

      2024(3). DOI: 2024200145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背景:自身免疫性疾病给医学领域带来了多方面的挑战,需要采用创新的方法进行治疗。白藜芦醇是一种存在于各种食物中的天然化合物,因其潜在的免疫调节和抗炎特性而备受关注。了解自身免疫性疾病与白藜芦醇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探索新的治疗途径至关重要。目的:该综述旨在探讨自身免疫性疾病与白藜芦醇之间的复杂关系,深入探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强调创新性治疗干预的必要性。此外,还全面讨论白藜芦醇的药理特性及其在控制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的潜在应用。方法:采用结构化综述的方法,将内容组织成不同的章节,开展广泛的文献检索,收集有关自身免疫性疾病、白藜芦醇药理学及其对免疫调节、炎症和氧化应激影响的信息。对有关白藜芦醇治疗特定自身免疫性疾病疗效的实验和临床证据进行了严格评估。结果:白藜芦醇具有免疫调节、抗炎和抗氧化作用,这些作用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有关。这些特性会影响免疫细胞调节、促炎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和氧化应激,可能改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理过程。临床研究表明,白藜芦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症和炎症性肠病等疾病有很好的疗效。结论:该综述强调了白藜芦醇在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的巨大潜力。白藜芦醇通过靶向与自身免疫有关的关键通路,有望成为一种辅助或独立疗法。未来的研究工作应集中于尚未解决的问题、改进剂量和递药系统、研究联合疗法以及促进研究结果转化为临床实践。白藜芦醇是一种有价值的促进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的策略。

    • 安宫牛黄丸通过选择性激活线粒体自噬改善小鼠急性缺血性脑损伤

      2024(3). DOI: 2024200146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背景:安宫牛黄丸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一味传统中药复方制剂。然而,其在缺血性卒中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的:该研究拟探讨安宫牛黄丸对急性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在脑缺血中发挥清热解毒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在雄性C57BL/6小鼠中建立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pMCAO)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安宫牛黄丸低、中、高剂量组(25 mg/kg、100 mg/kg、400 mg/kg)、丁苯酞组(80 mg/kg)。同时,侧脑室注射自噬抑制剂wortmannin(100 nM)或腹腔注射线粒体自噬抑制剂mdivi-1(1 mg/kg)。通过检测缺血24小时后小鼠脑梗死体积、神经行为评分及7天生存率,评估安宫牛黄丸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利用免疫印迹检测缺血半暗带脑组织中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细胞色素C和Caspase-3,自噬相关蛋白LC3和SQSTM1,以及线粒体标志蛋白COXIV和TOM20的表达水平。利用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率。利用免疫组化染色分别观察SQSTM1和COXIV、Parkin的共定位情况。结果:灌胃给予100 mg/kg或400 mg/kg 安宫牛黄丸可显著改善pMCAO造模后小鼠的神经行为障碍并降低脑梗死体积。相比于模型组,安宫牛黄丸组缺血脑组织中Bcl-2/BAX的比例显著升高,Tunel阳性细胞比例显著减少。此外,安宫牛黄丸显著降低了Caspase-3及胞浆中细胞色素C的蛋白表达水平。以上结果初步提示安宫牛黄丸显著抑制了脑缺血损伤诱导的细胞凋亡。同时,安宫牛黄丸未进一步促进缺血诱导的LC3-II表达水平的增加,但显著降低了SQSTM1的含量。安宫牛黄丸还显著降低了缺血脑组织中线粒体的含量,显著增加了SQSTM1和COXIV的共定位,并促进Parkin和SQSTM1向线粒体易位。而自噬抑制剂wortmannin和线粒体自噬抑制剂mdivi-1均可以消除安宫牛黄丸的神经保护作用。结论:安宫牛黄丸通过选择性增强线粒体自噬发挥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

    • SARS-CoV-2回顾: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和传统医药的潜在防治措施

      2024(3). DOI: 2024200147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背景:2019年12月底首次报告了引起COVID-19病毒感染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其迅速蔓延到其他国家。世卫组织(WHO)于2020年3月宣布其为大流行病。由于病毒爆发,全球医疗系统和经济负担出现了许多问题。高传播率和传染性使COVID-19成为大流行病。有效管控疫情传播具有挑战性。尽管各方为遏制COVID-19的爆发做出了巨大努力,但疫情仍不断恶化,并缺少该疾病的预防方式。为COVID-19开发有效的治疗方法一直是一项复杂而持续的工作。目的:该系统综述旨在评估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病毒的结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潜在的治疗方法以及传统医药中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该研究采用了符合PRISMA指南的系统方法。在2010-2023年期间,在ScienceDirect、Google Scholar、PubMed和ResearchGate等各种数据库中搜索了“COVID-19”、“SARS-CoV-2”、“Coronavirus”和“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等关键词。通过遵循PRISMA方法的系统搜索策略,确定了与该研究相关的临床试验和研究。结果:该综述通过PRISMA指南对文献进行仔细评估和审查后,纳入了145项相关研究,详细研究总结了病毒结构、病因、流行病学特征、病理生理学,以及传统医学体系在治疗COVID-19感染者时可能采用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结论:病因分析揭示了SARS-CoV-2的传播动态和发病机制。COVID-19的症状和严重的疾病预后可通过某些发现了新适应症的药物、传统医药系统和抗病毒药物来控制,这些药物已被证明可有效治疗COVID-19感染。

    • 薯蓣皂苷元的适应原作用逆转慢性轻度不可预测应激诱导的小鼠HPA轴神经免疫功能障碍和精神行为

      2024(3). DOI: 2024200148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背景:紧张的生活经历与神经行为异常有关,如焦虑性抑郁和认知能力下降。适应原(adaptogens)被广泛认为可以调节与压力相关的反应,并促进恢复。目的:该研究旨在评估薯蓣皂苷元(DG),一种具有神经内分泌保护效果的植物甾体皂苷,对轻度慢性不可预测应激(CUMS)诱导的小鼠焦虑性抑郁和认知障碍的潜在作用机制和适应原性作用。方法:该研究为期21天,将小鼠分为五组,分别每日口服5%二甲基亚砜(对照组和CUMS模型组)、薯蓣皂苷(25 mg/kg和50 mg/kg)或氟西汀(10 mg/kg)。除对照组,其余各组均暴露于21项CUMS实验项目。使用相关的神经行为实验方法监测小鼠的焦虑、抑郁和类似认知特征。在大脑的前额叶皮层、纹状体和海马区域测量氧化应激的生物标志物、亚硝酸盐水平、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6)、乙酰胆碱酯酶(AChE)、谷氨酸脱羧酶(GAD)和单胺氧化酶B(MAOB)。此外,检测肾上腺肥大、血清皮质酮和血糖水平,评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参与度。结果:DG可改善CUMS诱导的行为异常,表现为蔗糖偏好试验中的梳理行为持续时间延长;尾部悬挂和强迫游泳试验中不动持续时间的减少;在高架十字迷宫、洞板、明/暗隔室测试中的抗焦虑效果,以及由Y迷宫和物体识别测试所识别的认知障碍,分别被DG逆转。DG显著减少了CUMS小鼠的肾上腺肥大和血清皮质酮及血糖水平的升高。结论:DG在CUMS小鼠模型中表现出类似抗抑郁和抗焦虑的作用,并增强了记忆,因此可以作为治疗与认知能力下降相关的抑郁和焦虑的补充替代剂在临床中使用。

    • 不同强度电针干预慢性神经病理痛及其诱发焦虑的差异表达基因研究

      2024(3). DOI: 2024200149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背景: 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CNP)症状复杂且普遍,经常伴随负面情绪。电针(EA)是一种广泛使用且有效治疗CNP和疼痛引起的合并焦虑样行为(PABs)的方法。虽然不同强度的电针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但其潜在机制仍不清楚。目的: 该研究以选择性神经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I)模型为研究对象,通过行为学检测观察100 Hz下0.1 mA和0.3 mA这两种不同强度的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对SNI小鼠痛阈及痛诱发焦虑样行为干预效果的差异。并进一步探寻其在脊髓背角 (spinal cord dorsal horn,SCDH) 水平及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l gray,PAG)水平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Chronic neuropathic pain,CNP) 及其伴发焦虑的电针干预参数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我们利用雄性C57BL/6J小鼠建立了SNI模型,并用不同强度的EA(0.1 mA或0.3 mA,均为100 Hz)进行干预。小鼠的机械缩足阈和焦虑样行为的测定采用了von-Frey试验、旷场试验和高架十字迷宫试验。提取小鼠SCDH和PAG区域的组织,以确定基因表达的变化,并基于RNA-seq结果对差异表达基因(DEGs)进行生物功能和通路分析。通过实时定量 PCR(qPCR)和蛋白免疫荧光检测分别评估关键 DEGs 和相应蛋白的表达。结果: 0.3 mA EA能有效提高SNI小鼠的机械痛阈(P <0.001),而相同频率下0.1 mA EA则无效。100 Hz下0.1 mA和0.3 mA EA都能缓解小鼠的焦虑样行为(P <0.05)。在SCDH 水平,我们一共发现了108个DEGs。在PAG水平我们一共发现了254个DEGs。经分析,有23 个差异表达基因可能参与 0.1 mA EA缓解SNI小鼠焦虑样行为。在0.3 mA EA干预后,表达量既与SNI组相比显著变化,又与SNI +0.1 mA EA 组显著变化的基因则有8个。这8 个基因或许是0.3 mA EA改善小鼠痛阈的关键。其中Tnr可能参与0.3 mA EA发挥镇痛作用的过程,Net1和Ptprb可能参与0.1 mA EA缓解焦虑样行为的过程。qPCR和免疫荧光结果均显示:SNI +0.3 mA EA组小鼠SCDH中Tnr的表达量明显低于SNI +0.1 mA EA组小鼠和SNI 组小鼠(P <0.05);Net1、Ptprb在SNI组小鼠PAG中的表达量较 SHAM 组增加(P <0.01), 而在SNI +0.1 mA EA组小鼠PAG中的表达量则较 SNI 组减少(P <0.01)。 结论:0.3 mA EA 对慢性疼痛的影响可能与SCDH中Tnr表达的减少有关,而0.1 mA EA对痛诱发焦虑样行为的影响可能是通过减少PAG中Ptprb和Net1的表达实现的。

    • Coccinia grandis:植物化学、药理学以及对健康的助益

      2024(3). DOI: 2024200150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背景:Coccinia grandis,通常被称为藤瓜,是葫芦科植物,几世纪来一直应用于传统医学领域。最常见的传统药用功效是治疗糖尿病,这和其他的药理活性都已得到科学证实。目的:该综述旨在全面探讨C. grandis的各种药理活性及其治疗应用的科学证据。方法:进行全面的文献搜索,确定有关C. grandis的相关研究。结合植物的学名和不同的关键词,如"Coccinia grandis", "Coccinia indica", "traditional medicine", "ethnobotany", "ethnomedicine", "phytochemistry", "bioactive compounds", "pharmacology", "health benefit", "side effect", "toxicity", "clinical trial",并运用布尔运算符检索。按照纳入标准对检索结果进行严格筛选。全面检查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文章,最终对纳入的173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C. grandis含有多种生物活性化合物,具有抗糖尿病、抗血脂异常、抗肥胖、抗氧化、抗炎、抗癌、镇痛、抗痛觉过敏、退热、抗寄生虫、镇痛、解痉、伤口愈合、抗溃疡形成、抗惊厥、肝保护和免疫调节活性,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从植物中产生的纳米粒子和不同提取物显示出很强的抗微生物活性。结论:目前的证据支持更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探索药理活性,将C. grandis开发为新型治疗制剂。

    • 黄当归醇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的炎症激活减轻缺血性脑损伤

      2024(3). DOI: 2024200151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背景:小胶质细胞激活引起的局部炎症在脑缺血的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明日叶(Angelica keiskei (Miq.) Koidz.)作为一种传统植物药,可用作利尿剂、泻药或催乳剂。黄当归醇(XA)是明日叶地上部分的活性查尔酮化合物,在外周组织中具有抗炎作用。然而,其抗神经炎症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探究黄当归醇是否可以通过减轻小胶质细胞激活引起的神经炎症来减轻缺血性脑损伤。方法:利用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CAO/R)模型和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或脂多糖(LPS)刺激的BV2小胶质细胞模型来评估XA对缺血性损伤和神经炎症的保护作用。使用TTC染色和神经功能评分来评估脑损伤的严重程度。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定量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使用DCF-DA染色评估活性氧(ROS)的生成。通过免疫荧光(IF)染色确认NF-κB p65核易位。通过蛋白质印迹法定量蛋白的表达。结果:XA可有效减少MCAO/R小鼠的梗死体积并改善其神经功能。在缺血性脑组织中,XA降低了小胶质细胞活化和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在LPS和OGD/R诱导的细胞模型中,XA抑制ROS的产生并减少炎症细胞因子的分泌。此外,XA抑制NF-κB p65的核易位和磷酸化并阻断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在TLR4-/-和MD2-/-小鼠中,XA对MCAO/R诱导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未减弱。Mito-TEMPO治疗逆转了XA在OGD/R诱导的BV2细胞中的抗炎特性。结论:XA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来减轻缺血性脑损伤,其抗炎特性与抗氧化活性有关,与TLR4或MD2无关。

    • 中成药临床实践指南质量评价

      2024(3). DOI: 2024200152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背景:中成药(Chinese patent medicine,CPM)是指以中药为主要原料,按照一定的处方和工艺制成的药品,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在临床中,我们应用中成药临床实践指南指导临床医师和患者用药。中成药临床实践指南辨证分型具有独特的特点,应注重诊疗过程中的中医辨证理论体系,而国内外现行的中成药临床实践指南,在方法学和报告质量方面存在局限性,不能充分满足大多数临床医师和患者的需求。目的:该研究评价中成药临床实践指南(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CPGs)的方法学严谨性和报告质量,评估当前指南的质量,为指南制定提供建议。方法:采用指南研究与评价工具(Appraisal of Guidelines for Research & Evaluation II, AGREE Ⅱ)和中医实践指南报告条目核查表(Reporting Items for Practice Guidelines in Healthcare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RIGHT for TCM)对CPM指南的方法学严谨性和报告质量进行评价,4名研究者经过培训后分为两组,按照上述标准,对纳入研究的中成药指南进行评价。对于评分不一致的情况,4名研究者在2名临床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了二次评分,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公平性。随后计算各领域的平均得分和平均报告率。结果:研究共纳入32篇符合纳入标准的中成药临床实践指南。其中,AGREE Ⅱ的平均得分为67.2%,各领域得分依次为:范围和目的(93.3%)、利益相关者参与度(50.1%)、严谨性(76.8%)、清晰性(79.4%)、应用性(40.1%)和编辑独立性(63.6%)。RIGHT for TCM的平均报告率为70.0%,7个领域的报告率分别为:基本信息(94.2%)、背景(87.9%)、证据(97.5%)、推荐意见(57.5%)、审查与质量保证(11.4%)、资助、声明和利益管理(26.6%)、其他信息(68.8%);结论:自2020年以来,中成药临床实践指南的方法学和报告质量差强人意,尤其是在报告质量方面,领域5(审查和质量保证)和领域6(资助、声明和利益管理)的指南报告率过低,提升中成药临床实践指南的报告率仍有相当大的空间。为临床医师和患者提供更有效、更全面的指导尤为重要。此外,制定一个针对中成药临床实践指南的全面性报告清单刻不容缓。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