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排行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LC-MS/MS法研究丹参-三七药对中丹参酮IIA、丹酚酸B、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b1在斑马鱼体内的代谢
    尹世俊,赵聪鹏,胡光,陈华,杨丰庆
    2021(1).
    [摘要](422) [HTML](0) [PDF 1.35 M](1029)
    摘要:
    背景:丹参-三七药对(DS-SQ)在亚洲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丹参酮IIA(TIIA)、丹酚酸B(SAB)、人参皂苷Rg1(GRg1)和人参皂苷Rb1(GRb1)是其主要活性成分。通过对复方中药制剂的代谢研究,了解其活性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阐明复方中药的配伍机理,而斑马鱼是一种简便可行的药物代谢研究模型。目的:本研究拟采用LC-MS/MS方法研究TIIA、SAB、GRg1和GRb1在斑马鱼中的体内代谢。方法:斑马鱼胚胎孵化48小时后分为九个实验组。空白组孵育于1 mL超纯水中,八个药物治疗组分别孵育于1 mL的SAB、TIIA、GRg1、GRb1、SAB和GRg1、SAB和GRb1、TIIA和GRg1、TIIA和GRb1溶液中,匀浆后采用LC-MS/MS进行分析。在分析相应质谱信息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确定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根据代谢产物量的变化,研究SAB、TIIA、GRg1和GRb1之间的代谢效应。结果:用LC-MS/MS法鉴定了斑马鱼体内SAB、TIIA、GRg1和GRb1共十八个代谢产物和四个原型药物,包括甲基化、降解、还原、脱氢、羟基化、去糖化和葡萄糖醛酸化等代谢产物。另外,联合使用后,GRg1和GRb1促进了TIIA的代谢,同时SAB和TIIA对GRg1和GRb1的代谢也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结论:本研究利用LC-MS/MS分析方法,将斑马鱼成功应用于研究SAB、TIIA、GRg1和GRb1的代谢,这对于解释DS-SQ中的化合物通过影响斑马鱼的代谢而产生协同效应的可能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本研究对DS-SQ的进一步研究也有一定的帮助。
    2  Policosanol治疗代谢综合症的研究进展
    Lawal Kayode Olatunji,Abdulgafar O. Jimoh,Umar Muhammad Tukur,Mustapha Umar Imam
    2022(3).
    [摘要](269) [HTML](0) [PDF 1.10 M](276)
    摘要:
    背景:心血管疾病是全球头号致死性疾病,也是造成过早死亡的主要非传染性疾病。大量证据表明,代谢综合征的有效管理将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病人的过早死亡。尽管存在许多治疗方法,但由于长期使用后有效性降低和/或发生副作用,大多数治疗方法无效。多廿烷醇(Policosanol)是一种耐受性良好的长链脂肪醇,已被证明对代谢综合征(即血脂异常、糖尿病、高血压和肥胖症)发挥疗效,即使长期使用,仅有轻微或无副作用。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Policosanol应用于代谢综合症的潜在价值。方法:通过PubMed、Google Scholar和Science Direct数据库,检索2010至2021年间发表的Policosanol和代谢综合症相关的论文。结果:经核查、合并三个数据库的检索结果,排除重复论文,本文共采用63篇论文,包括了四篇在世界卫生组织网站(www.who.int/publications)公开发表的论文。多数论文表明,Policosanol可有效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血糖水平、体重、总胆固醇水平、甘油三酯水平、低密度脂蛋白,并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少数结果与此不一致的论文则报道Policosanol对脂质相关参数无影响。 结论:Policosanol是一种安全且耐受性好的天然产物,对代谢综合症的所有症状均有效。因此,使用此天然产物将有利于减轻代谢综合症造成的负担和经济后果。
    3  ARNTL2与免疫浸润的相关性及其作为肺腺癌潜在预后生物标志物的作用
    潘俊杰,杨宏宽,朱黎红,楼雅芳
    2021(1).
    [摘要](264) [HTML](0) [PDF 3.98 M](480)
    摘要:
    背景:ARNTL2属于bHLH转录因子的生物钟基因,在多种癌症中过表达,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如肿瘤转移和细胞增殖,并参与调节免疫浸润和细胞周期进程。生物钟基因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然而,ARNTL2如何影响肺癌患者预后的潜在机制亟待从细胞周期、免疫浸润和免疫调节分子等方面进一步阐明。目的:本研究拟探索ARNTL2与免疫浸润的相关性及其在肺腺癌(LUAD)患者中的临床预后价值。方法:Oncomine和Cancer Cell Line Encyclopedia (CCLE)数据库评估ARNTL2在多种肿瘤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量。Kaplan-Meier plotter和GEPIA2数据库评估ARNTL2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Tumor Immune Estimation Resource (TIMER)和TISIDB数据库探索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ARNTL2表达与免疫浸润、免疫调节分子的相关性。免疫荧光(IF)染色评估ARNTL2与PD-L1在LUAD中共表达关系,并用COXPRESdb v7数据库验证。结果:差异表达分析显示,包括NSCLC在内的多种细胞系和癌组织,ARNTL2表达均显著上调,且ARNTL2在LUAD和肺鳞癌(LUSC)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P<0.001)。生存分析表明,在总肺癌及LUAD患者中,ARNTL2高表达与较差的总生存期和首次进展生存期显著相关(P<0.001),但与LUSC无关(P>0.05)。GEPIA2数据库表明,在LUAD中,ARNTL2表达与cyclin A2/B1/B2/E1、CDK1/2/6、CDC25A/C呈中等程度正相关(P<0.001),与cyclin A1/D1/D2/E2呈轻度正相关(P<0.001,P<0.05)。除p57外,INK4和Cip/Kip家族成员与ARNTL2的表达均呈微弱正相关(P<0.001,P<0.01,P<0.05)。在LUSC中,ARNTL2表达与cyclin A1/A2/D2/E2、CDK1/2/4/6、p15/21/27、wee1、CDC25A呈轻度正相关(P<0.001,P<0.05),与p57呈负相关(P<0.01)。CDK1/6与LUAD患者ARNTL2表达及不良预后呈正相关(P<0.001,P<0.05)。免疫浸润分析表明,在LUAD中,ARNTL2表达与CD8+ T (R=0.216, P=1.51e-06)、巨噬细胞(R=0.171, P=1.58e-04)、中性粒细胞(R=0.397, P=1.03e-19)、树突状细胞(R=0.199, P=9.79e-06)呈正相关,与B细胞呈负相关(R=-0.167, P= 2.21e-04);在LUSC中,ARNTL2表达与中性粒细胞呈正相关(R=0.092, P=4.50e-02),与B细胞(R=-0.208, P=5.38e-06)、CD4+ T细胞(R=-0.207, P=5.30e-06)和巨噬细胞(R=-0.126, P=5.79e-03)呈负相关。同时,在LUAD中,B细胞和DC浸润与良好的预后呈正相关(P=0.000,P=0.048),而LUSC预后与免疫细胞浸润无关(P>0.05)。ARNTL2与免疫调节分子及免疫浸润相关性分析表明,CD274 (rho=0.416, P<2.2e-16)、PDCD1LG2 (rho=0.44, P<2.2e-16)与CD274 (rho=0.297, P=1.48e-11)、TGFB1 (rho=0.213, P=1.65e-06)分别是LUAD和LUSC中与ARNTL2呈正相关的前两位免疫抑制分子;IL2RA (rho=0.41, P<2.2e-16)、KLRC1 (rho=0.405, P<2.2e-16)与CD276 (rho=0.25, P=1.57e-08)、TNFRSF18 (rho=0.134, P=2.68e-03)分别是LUAD和LUSC中与ARNTL2呈正相关的前两位免疫刺激分子;TAP1/2 (rho=0.475, P<2.2e-16)与TAP1 (rho=0.125, P=5.16e-03)、TAP2 (rho=0.116, P=9.44e-03)分别是LUAD和LUSC中与ARNTL2正相关的前两位MHC分子。IF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肺(NL)组织相比,LUAD中的ARNTL2和PD-L1信号明显增强,分化不良(PD)组的ARNTL2信号强于分化良好(WD)组(P<0.01),且各组ARNTL2与PD-L1均存在高度共定位关系(M1PD=0.941, M1WD=0.957, M1NL=0.962)。结论:ARNTL2在LUAD患者中高表达与其不良临床预后相关,其机制可能与其促进细胞周期进程有关,并可作为免疫治疗的潜在干预靶点。
    4  三分三(Anisodus acutangulus)完整叶绿体基因组与其他茄科植物的分析比较
    黄旗凯,刘志香,王灿,敬铭怡,刘俊秋,周伟,开国银
    2021(1).
    [摘要](234) [HTML](0) [PDF 3.44 M](635)
    摘要:
    背景:三分三(Anisodus acutangulus)是中国云南省特有的多年生草本茄科植物。作为民间草药,三分三药材已有数百年的药用历史,主要用于治疗骨折、风湿、腰腿痛、淤肿等症状,其核心药用成分为托品烷类生物碱(TAs)。曼陀罗、天仙子、颠茄、赛莨菪和曼陀罗等部分茄科植物中均含有TAs,这类富含TAs的植物大多数都归类为茄科天仙子亚族,但是由于传统分类法和经典分类法的限制经常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所以天仙子亚族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十分清晰。而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分子生物学分类的分类结果较之则更为准确。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最重要、最常见的质粒之一,是光合作用的重要细胞器场所。它有自己独立的基因组序列,其结构和基因在高等植物中是相对保守的,常用以现代分子分类。目的:使用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阐释三分三在茄科分类系统中的进化位置。方法:使用Illumina HiSeq 4000测序获得双端原始数据,并通过过滤拼接得到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通过与其他产TAs的茄科植物对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的密码子偏好性、简单重复序列和核苷酸变异性等进行比较来分析三分三全基因组序列特征,并以玄参科植物为外群和22个茄科植物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确定三分三在茄科分类系统中的进化位置。结果:获得了一条含有156082 bp碱基的三分三叶绿体基因组序列,与其他叶绿体基因组结构一致,均为双链环形结构,包含1个长单拷贝区(LSC)、1个短单拷贝区(SSC)以及2个反向重复区(IRa和IRb)。茄科叶绿体基因组在序列长度、基因组成以及GC含量等方面相对保守,但4个区的边界存在些许区别。茄科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中非基因编码区序列存在较大差异,变异程度较高,而基因编码区差异较小,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在叶绿体基因组四段序列中,LSC区变异程度最高,IR区变异程度最低。其中,trnH-psbA、trnK-rps16、rps16-trnQ、rpoB-trnC、rpl36-rps8、ndhF-rpl32、rpl32-trnL和ycf1这八个基因区域有较大的变异,可作为新DNA条形码序列用于鉴别茄科植物分类。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结果中将三分三与与天仙子形成一个分支。结论:三分三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具有较高的保守性,系统发育分析归类于天仙子亚族。基于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揭示三分三在茄科分类系统中的进化位置。
    5  三种小米(Fonio、Finger Millet和Pearl Millet)的多酚组分:其特征和生物学意义
    M.Bello Oluwasesan,Abiodun B.Ogbesejana,AbdulrahmanBalkisu,MartinOsibemhe,BashirMusa,OOguntoye Stephen
    2022(1).
    [摘要](192) [HTML](0) [PDF 1.79 M](406)
    摘要:
    背景:谷物作为富含抗氧化剂的植物性食品,可以阻止人体内脂质和淀粉的分解,与糖尿病的治疗密切相关。目的:该研究旨在寻找具有理想的抗糖尿病和抗氧化功能特性的化学成分和健康促进成分的新植物来源。方法:收集尼日利亚三种当地的小米,即 fonio millet(Digitaria exilis)、finger millet (Eleusine coracana)和pearl millet (Pennisetum glaucum),采用DPPH、ABTS、H2O2等方法检测其抗氧化能力,并采用α-淀粉酶(α-amylase)、α-葡萄糖苷酶(α-glucosidase)和糖基化(glycosylation formation)抑制等检测方法检测这三种小米的抗糖尿病活性。采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ible)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作为初步表征方法确认多酚类成分。在325–425nm范围内的吸收光谱可证实三种小米中都含有多酚类成分;且多数生物学研究显示,其活性具有量-效关系。结果:Fonio millet提取物的抗血红蛋白糖基化活性最高(29.469 ± 0.399%),优于对照acarbose (29.354 ± 1.607%)。浓度均为500 mg?mL-1时,fonio millet提取物具有最佳抗氧化活性(抑制率为?47.909 ± 3.472%),而pearl millet的抗氧化活性最低(抑制率为?44.910 ± 3.597%),但所有小米提取物对该测定的活性均优于对照(19.883 ± 2.485%)。Fonio millet提取物对α-淀粉酶和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分别为43.729 ± 0.410%和55.835 ± 2.198%,分别显著高于finger millet (39.002 ± 1.604%;43.971 ± 5.849%)和pearl millet (33.223 ± 2.708%;30.845 ± 2.841%)。结论:三类小米的多酚类提取成分均具有潜在疗效,有可能在2型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这些小米,尤其是 fonio和finger millet,具有作为功能性食品的潜力。
    6  肾气丸通过上调水通道蛋白 1 改善腺嘌呤介导的肾小管周毛细血管损伤
    包玉婷,张叶慧,杨元宵,陈学明,林路宁,傅云波,姬丽婷,李昌煜
    2022(1).
    [摘要](185) [HTML](0) [PDF 4.83 M](671)
    摘要:
    背景:中医认为,“肾主水”,肾气主司和调节全身的水液代谢。肾阳虚者肾的蒸腾气化、固摄、推动等功能受到障碍,影响津液的运化转输,主要表现为腰膝酸软、小便清长、夜尿频多等症状。给予温肾药能很好的改善以上的症状。肾气丸(SQW)为临床上有效的温补肾阳的代表方,主治腰膝酸软、肾虚水肿、肾气不足等。临床上多用于慢性肾炎等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的患者。在CK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一般均会出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损伤的情况。而内皮细胞的血管生成在改善肾脏损伤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水通道蛋白(Aquaporin, AQP)是一种细胞跨膜蛋白,在维持水液代谢平衡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肾损伤后,AQP1介导肾脏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促进血管生成及血管的损伤修复,有利于肾功能恢复。本项目组在前期研究时发现,肾阳虚大鼠肾脏AQP1水平显著降低,而肾气丸能改善肾阳虚大鼠的一般症状体征,提高肾脏AQP1的表达。但肾气丸是否通过促进内皮细胞的血管生成,从而改善肾脏的损伤仍有待研究。目的:观察肾气丸对腺嘌呤所致肾阳虚大鼠肾小管周毛细血管的作用及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探讨肾气丸是否通过调控AQP1促人微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生成从而改善肾小管周毛细血管损伤的情况。为指导临床治疗肾虚证及相关疾病,提供新思路。方法:本研究旨在通过体内和体外试验测量 SQW 对管周毛细血管损伤的影响。通过测量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功能、炎性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34(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34)和肾脏AQP1(水通道蛋白1)水平、细胞迁移和管腔形成能力,评估SQW对管周毛细血管损伤的影响。结果:补充SQW可以减轻CKD的病理因素,改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障碍和腺嘌呤引起的肾功能丧失。SQW 还显著抑制炎症细胞因子,包括 MCP-1 和 VCAM-1 水平。同时,SQW 可以改善腺嘌呤诱导的肾脏毒性,并通过增加 AQP1 mRNA 和蛋白质水平减轻腺嘌呤引起的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损伤。在体外实验中,SQW含药血清增强了HMEC-1细胞的迁移和管腔形成能力,并显著提高了AQP1蛋白水平。此外,AQP1 敲低有效抑制了 HMEC-1 细胞的迁移和管腔形成能力,这种作用可以通过 SQW 含药血清逆转。结论:这些结果表明,SQW通过促进内皮细胞的血管生成来减轻腺嘌呤诱导的CKD模型大鼠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损伤,AQP1可能是SQW治疗肾损伤的潜在靶点。
    7  药用植物扁桃斑鸠菊叶的植物化学、民族植物学和药理学潜力
    Eziuche A. Ugbogu,Okezie Emmanuel,Emmanuel D. Dike,Grace O. Agi,Ositadimma C. Ugbogu,Chibuike Ibe,Emeka J. Iweala
    2021(1).
    [摘要](171) [HTML](0) [PDF 2.23 M](413)
    摘要:
    背景:扁桃斑鸠菊历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包括腹泻、真菌和细菌感染、炎症、癌症、糖尿病,其汁液还可用于促进伤口愈合。目的:本研究回顾了扁桃斑鸠菊的植物化学、民族药理学和药理学潜力。方法:使用 ScienceDirect、Springer、Wiley 和 PubMed 数据库对1994-2021年的相关论文进行文献检索。 在本综述研究中,仅使用了用英文撰写的出版物。结果:从扁桃斑鸠菊中提取的生物活性化合物包括6β、10β、14β三甲基十七烷-15α-羟基-15-O-β-D-吡喃葡萄糖基-1,5β内酯、葡萄糖醛酸内酯、11α-羟基-5,12-二烯-28-酸-3α、25-内酯、10-香叶烷基-O-β-D-木糖甙、1-苯二十烯醇-O-β-D-吡喃葡萄糖甙、芹菜素、木犀草素(3′, 4′, 5, 7-四羟基黄酮)、白藜芦醇、羟基藜芦内酯、3’-脱氧维诺醇、斑鸠菊醇、二萜(ingenol-3-angelate)、斑鸠菊米苦素、4-methylumbelliferone、cephantharin、白叶藤碱、异白叶藤碱、新白叶藤碱、courmarins、斑鸠菊苦素和斑鸠菊苷。各种体内外研究表明,扁桃斑鸠菊及其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抗菌、保肝、抗菌、止泻、抗糖尿病和神经保护等药理活性。结论:本文综述了扁桃斑鸠菊叶对多种疾病的治疗作用。扁桃斑鸠菊叶在改善疾病方面的功效归因于其抗氧化活性和改善抗氧化系统的能力。尽管扁桃斑鸠菊叶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但还需要更多的人体临床试验来确定其治疗各种疾病的有效和安全剂量。
    8  中医体质和临床数据关联的机器学习用于预测自然流产
    Yan Liu,Yangyang Geng,Liuqing Yang,Shate Xiang,Qiaotong Wang,Lanyawen Hu,Ping Ye
    2022(2).
    [摘要](167) [HTML](0) [PDF 2.86 M](427)
    摘要:
    背景:早期预防对于治疗复发性自然流产(SA)至关重要。目的:本次回顾性研究采用多种机器学习方法开发SA预测模型,并判断SA的潜在风险。方法:采用病例对照实验研究方法,共有663名孕妇参与,其中SA患者586例,正常分娩女性77例。研究数据包括25个中医体质和SA相关的临床特征数据。本文使用了逻辑回归, 梯度提升决策树, K-近邻算法,分类与回归树,多层感知机,支持向量机, 随机森林算法和XGBoost 等8种机器学习技术预测SA,并使用10倍交叉验证和计算诊断测试的特征参数,包括准确性、精确度、召回率、F1分数和ROC曲线的AUC值来评估应用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8种机器学习技术的F1分数均高于97.5%,其中梯度提升决策树对SA的预测结果最好,其准确性、精确度、召回率、F1分数和ROC曲线的AUC值分别为97.9%、99%、98.6%、98.8%和97.3%。结论:本文结合中医体质和临床数据,对患SA的风险进行了准确预测。
    9  解毒祛瘀滋阴方通过NOTCH1/NF-κB通路抑制巨噬细胞的促炎活性
    方思佳,嵇丽娜,吴山,杨晓选,杨科朋,范永升
    2022(3).
    [摘要](159) [HTML](0) [PDF 1.65 M](285)
    摘要:
    背景:解毒祛瘀滋阴方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经验方,应用于SLE的临床治疗已经数十年,该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证实。然而,对解毒祛瘀滋阴方治疗SLE的分子机制目前仍知之甚少。目的:探索解毒祛瘀滋阴方对巨噬细胞促炎活性和NOTCH1/NF-κB通路的影响,以阐明其治疗SLE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制备解毒祛瘀滋阴方含药血清并通过CCK8实验确定最佳给药浓度。鉴于含药血清中的大鼠血清可能存在影响结果的活性成分,同时制备不含解毒祛瘀滋阴方成分的大鼠血清作为对照。用脂多糖刺激RAW264.7细胞,分别用DAPT(NOTCH1阻断剂)、对照血清和解毒祛瘀滋阴含药血清处理细胞。各组细胞经上述处理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蛋白质印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Griess法检测NOTCH1和RBPJ的表达、NF-κB的核转位以及IL6、TNFα和NO的胞外释放。结果:DAPT和解毒祛瘀滋阴方含药血清均可显著抑制脂多糖诱导的NOTCH1和RBPJ的表达,以及NF-κB的核转位,进而导致促炎介质IL6、TNFα和NO的释放减少,而对照血清对巨噬细胞活性和NOTCH1/NF-κB通路活化几乎没有影响。结论:这些结果表明解毒祛瘀滋阴方对巨噬细胞活化和其介导的促炎反应具有抑制作用,并提示解毒祛瘀滋阴方可能通过抑制NOTCH1/NF-κB通路发挥治疗SLE的作用。此外,我们的前期研究表明芍药苷和阿魏酸是解毒祛瘀滋阴方的两个主要有效成分。在随后的实验中,我们将进一步探索这两种成分对MRL/lpr小鼠和巨噬细胞活性的影响。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COVID-19的治疗效果:单臂临床试验
    包剑锋,谢志军,刘寿荣,黄琳,孙静,唐宇俊,陈海平,戚建江,过建春,缪樑斌,李兆翌,杨辉,张祎,李志宇,许远,林胜友,荀运浩,张莉,包洁,蔡兆斌,黄劲松,温成平
    2021(1).
    [摘要](135) [HTML](0) [PDF 1.31 M](359)
    摘要:
    背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自2019年被发现以来,已在200个国家传播,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威胁。目前亟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西溪医院开展单臂临床试验,从725例疑似病例中筛选出102例确诊病例,最终93患者纳入临床实验,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结果:93例患者中,最终治愈83例,恶化5例,脱落5例,无死亡病例。根据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发现,发热、咳嗽、腹泻、乏力的平均缓解时间分别为(4.78±4.61)天、(7.22±4.99)天、(5.28±3.39)天和(5.28±3.39)天。新冠病毒转阴时间为(14.84±5.50)天。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PISCT、BPC、AST、CK、BS、UPRO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能有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11  基于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和红外热像仪研究年龄对穴位血流量和温度的影响
    张雅俊,李晓宇,何晓芬,蒋永亮,胡汉通,漏佳丽,马睿杰,梁宜,邵晓梅,方剑乔
    2022(3).
    [摘要](106) [HTML](0) [PDF 1.33 M](287)
    摘要:
    背景:到目前为止,关于年龄对特定区域的血流量和穴位温度的影响的研究还非常缺乏。目的:本研究拟采用红外热成像及激光多普勒技术探究不同年龄类别与前臂穴位血流量/温度的关系。方法: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LDF)和红外热像仪(IRT)分别测量不同年龄段健康成人的穴位血流量和体温。将60名符合条件的健康志愿者分为青年组、中老年组和老年组。各组均选取前臂上心肺经的神门(HT7)、少海(HT3)、太渊(LU9)、尺泽(LU5)为4个试验穴位行LDF和IRT检查。结果:4个试验穴位的血流量比较,老年组太渊穴(LU9)的PU值与青年组 (P < 0.05)、中年组(P < 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穴位PU值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同样,4个试验点的穴温,老年组的少海穴温(HT3)与中年组有显著性差异(P < 0.05),其他3个穴位温度在3个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 > 0.05)。结论:年龄对前臂特定穴位的血流量和温度有显著影响。 因此,在这一领域的未来研究中,应特别考虑到年龄差异的影响。然而还需要进一步的大样本研究和更多的试验穴位来进一步验证现有的研究结果。
    12  COVAX-19®疫苗:完全阻断病毒传播给非免疫个体
    Vivek P. Chavda,Lalitkumar K. Vora,Disha R. Vihol
    2021(1).
    [摘要](105) [HTML](0) [PDF 742.70 K](425)
    摘要:
    为在细胞中产生免疫原,各种疫苗平台都针对 COVID-19 疫苗进行开发。为了设计一种基于重组蛋白的 COVID-19 疫苗,Vaxine pty Ltd 使用刺突蛋白及其人类受体ACE2的计算机模型来确定病毒如何感染人类细胞,从而合成了 COVAX-19疫苗。它不仅可以减少 COVID-19 的感染,还可以阻止病毒的脱落和传播。研究人员乐观地认为,这种候选疫苗具有足够的疫苗效力和轻微的副作用,并很快可以在临床上应用。
    13  宁心益肾方通过抑制p53对D-半乳糖诱导的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影响
    张翼宙
    2023(4). DOI: https://doi.org/10.1016/j.ccmp.2022.100068
    [摘要](96)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背景: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的患病率逐渐增高,迫切需要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方法。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宁心益肾方对D-半乳糖诱导的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小鼠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采用6 ? 8周龄C57BL/6雌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戊酸雌二醇治疗组和宁心益肾方梯度剂量治疗组(9.5 g?kg-1/d、19 g?kg-1/d、38 g?kg-1/d)。戊酸雌二醇和宁心益肾方治疗均于造模后第15天开始,持续28天。通过分析原始卵泡比例和血清性激素水平评价各组小鼠的卵巢功能。此外,网络药理学方法阐明宁心益肾方的潜在作用靶点,并通过蛋白印迹法进行验证。结果:宁心益肾方能够明显逆转POI引起的小鼠体重增加延缓,促进原始卵泡分化。此外,还可恢复血清异常抗苗勒管激素、雌二醇、促黄体生成素和促卵泡刺激素水平。网络药理学结果提示,包括TP53在内的一些关键基因靶点与宁心益肾方的作用有关。最重要的是,蛋白印迹实验证实,宁心益肾方可以抑制小鼠卵巢组织p53蛋白的表达。结论:研究结果提示宁心益肾方可能是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有效替代治疗方法。
    14  电针通过降低前扣带回皮质神经肽Y的表达缓解痛厌恶大鼠的焦虑样行为
    邵芳冰,杜俊英,王思思,Rok Cerne,房军帆,邵晓梅,金小明,方剑乔
    2022(2).
    [摘要](96) [HTML](0) [PDF 1.98 M](404)
    摘要:
    背景:疼痛是一种多维度的意识体验过程,包含感觉和消极的情感—动机两个组成部分。电针被广泛用于治疗疼痛和疼痛引起的负性情绪,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本研究拟探讨电针对痛厌恶大鼠焦虑样行为的干预作用及其对前扣带回皮质(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的调节机制。方法:建立完全弗氏佐剂诱导条件性位置厌恶(Freund's complete adjuvant induced conditioned place aversion,C-CPA)的痛厌恶大鼠模型,对双侧“足三里”(ST36)和“昆仑”(BL60)穴进行电针治疗(2/100 Hz, 30 min,1次/天,共4天)。用Von Frey纤维在指定时间点测量大鼠的缩足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s,PWTs)。采用高架O迷宫(elevated zero maze,EZM)观察大鼠焦虑相关的行为变化,采用条件性位置厌恶(conditioned place aversion,CPA)观察大鼠痛厌恶行为的变化。采用免疫印迹检测大鼠ACC中GAD67、PV、NPY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在CFA配对腔室中的停留时间明显减少,并且其PWT阈值显著降低。在EZM实验中,模型组大鼠在开放臂的运动距离、运动时间、开放臂进入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在CPA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在CFA配对腔室的停留时间明显减少,并且电针治疗能够扭转疼痛相关的情志变化。免疫印迹检测显示模型组ACC内NPY水平明显升高,而GAD67和PV水平未见明显升高,电针可显著下调ACC中NPY的表达。结论:电针能有效缓解疼痛及疼痛相关情绪,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ACC内NPY的表达实现的。
    15  紫色杆菌素对由顺铂处理的膀胱癌细胞的化疗增敏作用
    Diego Alem,Lucia Canclini,Susana Castro-Sowinski,Wilner Martinez-Lopez
    2022(2).
    [摘要](93) [HTML](0) [PDF 2.85 M](393)
    摘要:
    背景:膀胱癌已成为全球第十大高发癌症,由于局部治疗易多次复发和持续演进的特点,给医疗服务造成沉重负担,因此有必要研发新的治疗方案,提高对膀胱癌治疗的有效性。选择抗肿瘤细胞增殖作用的天然化合物可能是一个很好的联合辅助化疗的选项。微生物是天然化合物的一大主要来源,从冷适应微生物中获取的色素能够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发展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紫色杆菌素(violacein)是一种紫色色素,可由多种细菌菌株产生。课题组之前的研究证明,从Janthinobacterium sp.中提取的紫色杆菌素在极低浓度即对HeLa细胞具有抗增殖作用。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紫色杆菌素对膀胱癌细胞的抗增殖活性,并测试不同浓度的紫色杆菌素对顺铂处理的两种肿瘤细胞(分别为来源于原位癌的T24和腹膜后转移的253J膀胱癌细胞系)的协同增效作用。方法:i) 对T24和253J两种膀胱癌细胞系分别进行Resazurin细胞活力检测和流式细胞术分析,以观察紫色杆菌素是否影响细胞活力并诱导细胞死亡。ii)为研讨紫色杆菌素是否对膀胱癌细胞产生促顺铂增敏作用,分析了不同剂量的顺铂和紫色杆菌素之间的药物相互作用,并确定了它们的药物联合指数。iii)通过分析对细胞微核率和γH2AX foci的诱导作用,以及彗星实验,检测紫色杆菌素对原发性遗传损伤的诱发作用。 结果:24 h时,紫色杆菌素对两种细胞系的最大半数抑制浓度均在500 nM左右,与10 μM顺铂联合使用时,其抑制浓度降至400 nM以下,表明紫色杆菌素对两种受试细胞系均具有抗增殖和促顺铂增敏作用。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无论是单独使用或是与顺铂联合使用,300 nM的紫色杆菌素可导致明显的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死亡百分比升高。另一方面,微核率分析未发现遗传损伤增高,并且紫色杆菌素与顺铂联合治疗时,微核诱导率略有下降。彗星实验显示,单独使用紫色杆菌素不会诱导T24或253J细胞中的遗传损伤,但它与10 μM顺铂联合使用能够减轻T24或253J细胞中的遗传损伤。同样,在两种细胞系中,所有测试的实验剂量下均未观察到紫色杆菌素引起γH2AX foci聚集频率增加。结论:本研究表明,紫色杆菌素对膀胱癌细胞株具有体外抗增殖和促顺铂增敏作用。有趣的是,在所有测试剂量下,紫色杆菌素不仅未诱发遗传毒性,还降低了顺铂产生的遗传毒性。
    16  草棉(Gossypium Herbaceum Linn)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抗菌、细胞毒性和抗疟活性研究
    R.ALarayetan,AyeniGideon,YahayaAbdulrazaq,AjayiAbayomi,SundayOmale,UmarIshaq,Dauda JosephAbiodun,ChijiokeOlisah,AigbogunJulius,Enyioma-AlozieSwesme
    2021(1).
    [摘要](82) [HTML](0) [PDF 945.18 K](387)
    摘要:
    背景:草棉(Gossypium herbaceum,G. herbaceum)是一种常见于尼日利亚野外的植物,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然而,关于其化学成分的信息却很少,其治疗作用也需要进一步研究。目的:通过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来研究草棉叶提取物的植物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抗疟和对Hela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草棉叶乙醇和己烷提取物的成分,同时采用DPPH和一氧化氮分析法测定两种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利用疟原虫乳酸脱氢酶(pLDH)技术检测疟原虫的生存能力,并使用HeLa细胞评估细胞毒性。结果:从草棉乙醇提取物和己烷提取物中分别检出37种和30种活性成分,主要成分为亚麻油酸(36.10%和33.82%)、维生素E(7.15%和5.98%)和石竹烯(4.21%和5.08%),还含有鞣质、皂甙、生物碱、黄酮类、甾体、酚类和萜类化合物。其乙醇和己烷提取物对多药耐药菌株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乙醇和己烷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IC50)在DPPH法测定分别为3.33和4.12μg/mL,一氧化氮法测定分别为3.87和5.00 μg/mL。此外,草棉乙醇和己烷提取物的抗疟原虫活性(IC50)分别为9.99和9.76 μg/mL。结论:草棉叶可作为新的植物药来源,可有效治疗由多种耐药细菌引起的感染,并能调控氧化应激的相关靶点。
    17  补充和替代医学(CAM)方法减少年轻女性对形体不满的疗效分析和研究方案(2015-2020)
    彭彦阳,谢慧宇
    2021(1).
    [摘要](80) [HTML](0) [PDF 887.08 K](377)
    摘要:
    背景:形体不满(BID)已经演变成一个全球问题,它与抑郁、焦虑、饮食失调和自卑因素显著相关。BID在中国青少年和年轻女性中日益常见,但缺乏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方案。目的:通过分析有效改善青少年BID的CAMs方法,并根据结果提出可行的改善BID研究方案,以填补目前中国针对青少年女孩的BID改善方案的空白。方法:收集并分析2015-2020年52项CAM对身体意象及其相关因素影响的研究,结合“in Favor of Myself”提出一项可行的研究方案。本研究方案在“In Favor of Myself”项目中加入了表扬、心理辅导、营养教育和瑜伽,主要通过团体支持来改善BID,转变患者注意力,从对自身外表的关注转变为对自我价值的提升,并通过瑜伽来缓解压力和情绪。结果:健身训练、心理教育、营养治疗、音乐治疗、健康促进项目和基于网络的干预方案是现有的改善BID的干预方法。其他CAMs,如针灸、美容、太极和芳香疗法,对于BID的干预和改善作用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结论:CAM具有改变主观身体感受、调整身体形象认知、增强身心联系、提高自尊、缓解消极情绪的能力,但CAM对BID的作用效果及作用机制尚需更系统、规范的研究来进一步验证。
    18  白花蛇舌草乙酸乙酯部位抑制T细胞增殖以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
    赖亚辉,季巾君,李莹,刘景群,兰心慧,葛卫红,徐莉,范永升,丁滨
    2021(1).
    [摘要](76) [HTML](0) [PDF 2.92 M](371)
    摘要:
    背景:T细胞异常增殖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白花蛇舌草(HDW)治疗SLE的药物活性已经被证实。然而,其中的生物医学机制仍不清楚。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HDW乙酸乙酯部位(EAHDW)对狼疮小鼠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潜在的治疗机制。方法:EAHDW由80%乙醇回流提取后经过分级萃取得到,并用HPLC和UPLC-Q/TOP-MS进行了成分分析。利用网络药理学预测了其潜在靶点和STAT3亲和调节分子。研究中采用MRL/lpr小鼠模型评价了EAHDW的药物活性,通过ELISA 方法定量分析细胞因子和自身抗体浓度。肾小球的病理损伤和肾脏中STAT3的表达分别通过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细胞周期的特征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蛋白质印迹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分别被用于评估STAT3的翻译和转录活性。结果:采用本研究的方法制备EAHDW的提取率为2.7±1%,鉴定出了其中19种活性成分。网络药理学预测EAHDW可以改善SLE发病时T细胞的异常增殖。EAHDW有益于改善MRL/lpr狼疮小鼠肾小球的病理变化和STAT3表达,以及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和自身抗体的水平。在细胞学研究中发现,EAHDW处理削弱了STAT3的转录和磷酸化,通过延长细胞周期S期抑制了T细胞增殖。EAHDW中的5个化合物均对STAT3的DNA结合位点表现出很强的对接亲和力。结论:EAHDW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并通过STAT3信号通路抑制T 细胞增殖对SLE起到了治疗作用。
    19  榄仁树中富含多酚的组分预防醋酸铅诱导的大鼠慢性氧化应激和心肾毒性
    Temitayo Ajibade,Adedeji Adebayo,Ademola Oyagbemi,Temidayo Omobowale
    2022(2).
    [摘要](66) [HTML](0) [PDF 3.68 M](394)
    摘要:
    背景:铅(Pb)是一种自然界中的环境污染物,与心血管和肾脏系统的多种病理有关。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榄仁树中的富含多酚的组分(PRFTC)对慢性醋酸铅诱导的大鼠心血管和肾脏毒性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36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B-F组在饮用水中添加每升100 mg的铅12周诱导铅中毒模型。随后,A组(正常对照组)和B组(模型对照组)不做处理;C组和D组按大鼠体重,分别给予100、200 mg/kg b.w.的PRFTC,E组和F组按大鼠体重,分别给予50 mg/kg b.w.的维生素E和10 mg/kg b.w.的赖诺普利。结果:大鼠暴露于铅后,主要血流动力学参数显著升高 (P < 0.05),发生严重的弥散性血管充血和心脏、肾脏组织出血,炎症和心肌梗死的氧化应激标志物显著升高 (P < 0.05),但血清一氧化氮和全身抗氧化标志物显著降低。此外,铅暴露大鼠的肾和心脏组织中凋亡蛋白Caspase-3表达阳性。PRFTC治疗可减轻大鼠心血管和肾脏系统中的铅毒性反应。结论:结果表明,榄仁树中富含多酚的组分可缓解长期暴露于醋酸铅下的大鼠氧化应激介导的生理内稳态紊乱,并减少由此引发的心血管和肾脏系统的细胞凋亡。因此,榄仁树中富含多酚的组分可作为一种应用于慢性铅中毒的补充剂,具有治疗潜力。
    20  用于COVID-19的草药、营养品和膳食补充剂(更新版)
    Vivek P Chavda,Aayushi B. Patel,Disha Vihol,Darsh D. Vaghasiya,Khandu Muhammed Saad Bashir Ahmed,Kushal U. Trivedi,Divyang J Dave
    2022(1).
    [摘要](66) [HTML](0) [PDF 1.47 M](410)
    摘要:
    目前,COVID-19病毒在全球肆虐,对于COVID-19病毒所致疾病尚没有较好的特异治疗方法。科学家们正试图通过更精准的方法来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草药有希望成为预防COVID-19病毒的有效途径。在COVID-19病毒大流行之际,有些阿育吠陀和传统中药诸如Tinospora cordifolia (Willd.) Miers、Withania somnifera (L.) Dunal、黄岑、姜黄等被证实是有效的。在2020年早期,COVID-19病毒爆发初期,中医药的使用率超过90%,除了草药治疗和营养药物外,维生素和氨基酸衍生物等膳食补充剂在COVID-19的预防和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饮食可以帮助调节炎症,而营养品可以帮助预防病毒入侵。功能性氨基酸(例如精氨酸、半胱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甘氨酸、牛磺酸和色氨酸)和谷胱甘肽,这些都是丰富的动物源性食物,对于增强人类和动物的免疫和保障健康至关重要。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全面统计和评估最近用于COVID-19的草药有效性的数据,以及相关营养品的抗病毒活性。本研究成果将在开发膳食补充剂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这些补充剂将增强先天免疫力,并有助于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SARS-Cov-2)。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