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主管单位: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
主编:陈忠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富春街道百川街260号 1A901-904
邮编:310053
电话:0571-86613504
邮箱:ccmp2020@163.com
国际刊号:2097-3829
CN: 33-1427/R2
- 当前目录
- 网络预初版
-
电针可减轻脊髓损伤后HIF1-α介导的早期线粒体自噬
2024(1), DOI: https://doi.org/10.1016/j.ccmp.2023.100103
摘要:
背景: 脊髓损伤周围的抑制性微环境严重限制了损伤后的功能修复。线粒体自噬是维持细胞内稳态、保证神经细胞微环境平衡的重要措施之一。缺氧诱导因子1α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可介导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线粒体自噬,但其机制复杂多样,有待进一步阐明。电针在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微环境,促进脊髓损伤患者长期神经功能恢复方面具有显著作用,但电针是否参与HIF1-α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尚不清楚。目的: 探讨HIF1-α对脊髓损伤大鼠线粒体自噬的影响及电针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改良Allen法构建SD大鼠SCI模型后,电针干预T9、T11夹脊穴,进一步进行分子生物学和形态学研究。通过立体定位注射HIF1-α敲低病毒,通过免疫印迹、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荧光、透射电镜和尼氏染色检测损伤局部区域线粒体自噬的变化,观察HIF1-α对局部损伤修复的影响。结果: HIF1-α及其线粒体自噬受体BNIP3和NIX在脊髓损伤后表达上调。电针治疗或局部抑制HIF1-α表达可逆转脊髓损伤后早期自噬状态,减少细胞凋亡和损伤面积,促进神经元存活。结论: 电针可能通过减轻HIF1-α介导的早期线粒体自噬成为一种治疗脊髓损伤的潜在策略。
-
运用网络医学的方法探究GSZ中药配方改善睡眠的 活性成分与作用机制
2024(1), DOI: https://doi.org/10.1016/j.ccmp.2023.100107
摘要:
背景:良好的睡眠是维持人类健康的必需条件,然而睡眠障碍已成为一个普遍问题。与常规治疗相比,传统中药在治疗睡眠障碍方面具有更少的副作用,并有悠久的使用历史。目的:该研究旨在探究由γ-氨基丁酸(GABA)、五味子和酸枣仁组成的中药配方GSZ在促进睡眠方面的效果。其次,采用网络医学的方法,探讨该配方改善睡眠质量的活性成分和潜在机制。方法:采用完全睡眠模型和亚阈值睡眠模型评估GSZ对睡眠的影响。雄性BALB/c小鼠被随机分为五组,通过应用戊巴比妥钠建立小鼠的催眠模型。通过记录小鼠翻正反射消失超过1分钟的时间来测量睡眠持续时间和发生率。使用ELISA试剂盒测量小鼠大脑组织中的GABA和多巴胺(DA)水平。运用质谱法确定GSZ配方的成分,并从公开数据库检索这些成分的靶点和与疾病相关的基因。基于预测结果,使用Western blot技术分析潜在蛋白靶点(例如Akt、p-Akt、GSK-3β和p-GSK-3β)的表达水平。结果:GSZ显著延长了小鼠的睡眠持续时间并改善了睡眠质量(P < 0.05)。此外,它还增加了小鼠大脑中的GABA水平并降低了DA水平(P < 0.05)。网络医学分析表明,GABA、硬脂酸、槐皮素和豆甾醇可能是改善睡眠关键的活性成分。Western blot分析证明,GSZ调节了p-Akt/Akt和p-GSK-3β/GSK-3β的蛋白质表达水平(P < 0.05)。结论:我们的研究证明了GSZ配方能够改善睡眠,关键活性成分可能包括GABA、硬脂酸、槐皮素和豆甾醇。作用机制可能涉及Akt/GSK-3β途径的调节,这一点得到了网络医学分析结果和实验的支持。我们目前的新发现为GSZ配方改善睡眠的潜在机制提供了新的解释,这可能为开发创新的失眠治疗手段提供实验依据。
-
徐氏流感汤联合奥司他韦治疗甲型流感的疗效评价:一项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
2024(1), DOI: https://doi.org/10.1016/j.ccmp.2023.100113
摘要:
背景:季节性流感的流行在2020?2021年度短暂减少,而在其后的2021?2022年度再次增多。神经氨酸酶抑制剂(Neuraminidase inhibitors,NAIs)被广泛应用于甲型流感的临床治疗,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的:评价徐氏流感汤(Xu's influenza decoction,XID) 联合奥司他韦(oseltamivir)治疗甲型流感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在该项回顾性队列研究中,符合条件的参与者均为2018年6月1日至2022年5月30日期间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甲型流感患者。根据是否应用徐氏流感汤,患者被分为接受或不接受XID治疗的两组。采用倾向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法进一步调整组间协变量。主要结局是通过K-M曲线、Breslow检验和Cox回归分析来比较退热时间。在Cox比例风险模型中,首先进行单因素回归以获得初步结果,后开展多因素回归以研究影响退热时间的独立因素。根据入院时体温和发病至入院时间进行了亚组分析。次要结局包括血常规和CRP、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结果:共有336名甲型流感患者参与了这项研究(XID+oseltamivir组163人,oseltamivir组173人)。通过PSM进行1:1匹配后,230名符合标准的患者被纳入分析,每组115人。XID+oseltamivir组的退热时间更短(36 h vs 44 h,P = 0.011),住院时间更短(3 days vs 4 days, P = 0.018),退热可能性更高(HR =1.384, 95%CI: 1.054-1.818)。亚组分析显示,对于非窗口期(≥ 48 h)和中等度热(38.1℃?39℃)患者,XID+oseltamivir联合治疗缩短了退热时间(P = 0.04995/0.004),退热可能性更高(HR = 1.524/1.683)。同时,XID+oseltamivir组在降低医疗费用(3068.07元 vs 3120.68元)、降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48.53% vs 51.00%)和提高淋巴细胞百分比(39.83% vs 37.72%)方面虽无统计学意义,但可观察到相应的变化趋势。结论:徐氏流感汤和奥司他韦联合使用可缩短甲型流感患者的退热时间和住院时间,其退热作用主要体现在中等度热和非窗口期的患者。
-
AG8通过调节细胞干性抑制缺氧诱导的三阴性乳腺癌细胞转移
2024(1), DOI: https://doi.org/10.1016/j.ccmp.2023.100115
摘要:
背景:AG8是一种从走马胎(Ardisia gigantifolia Stapf.)中分离得到的三萜皂苷。之前的研究发现AG8通过诱导ROS生成和触发线粒体凋亡通路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TNBCs)的增殖。肿瘤干细胞(CSCs)能够维持相对较低的ROS水平,容易受到氧化还原状态的干扰。能够产生ROS的化合物可以通过破坏CSCs的精细氧化还原平衡状态,从而选择性杀死它们。目的:选择对AG8最敏感的BT-549细胞,进一步研究AG8对缺氧诱导的CSCs增殖、转移及凋亡的影响。方法:用二氯化钴模拟缺氧状态,用MTT法测定BT-549细胞活力。通过检测乳腺癌干细胞CSCs标志物(CD44+CD24?/low)和乳腺微球形成来鉴定细胞干性。通过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HIF-1α、Oct-4、SOX2、c-MYC蛋白水平。结果:在该项研究中,AG8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BT-549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但该活性随着HIF1的激活而被减弱。AG8对缺氧诱导的BT-549细胞迁移和侵袭有抑制作用。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缺氧可以诱导CD44+CD24-/low细胞数量和BT-549乳腺细胞球的显著增加,AG8可以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该作用。此外,AG8降低了Oct-4和SOX-2蛋白的表达,但不影响HIF1-α和c-MYC的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AG8可显著抑制BALB/c裸鼠体内BT-549异种移植瘤的生长。结论:综上所述,AG8通过干性调控抑制缺氧诱导的细胞迁移和侵袭,提示AG8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新机制。
-
Piper attenuatum叶乙醇提取物的利尿活性可能与抑制碳酸酐酶有关:一项体内和计算机模拟研究
2024(1), DOI: https://doi.org/10.1016/j.ccmp.2023.100117
摘要:
背景:阿育吠陀医学在预防和治疗肾脏疾病方面已有很好的基础。阿育吠陀的医学体系中提到了大量的药用植物,包括Piper attenuatum Buch.-Ham. ex Miq.,已知其具有利尿活性。目的:探讨Piper attenuatum叶乙醇提取物的利尿活性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该研究报道了P. attenuatum在动物模型中的利尿作用。24只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禁食禁水20小时后,随机分为四组,分别接受生理盐水、呋塞米和两种剂量的P. attenuatum乙醇提取物给药处理。此外,该研究还开展了该植物化学和分析化学的研究,随后使用分子对接工具对P. attenuatum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抑制人碳酸酐酶(hCA)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在植物化学研究时,从该植物中鉴定出了酰胺、萜类、蛋白质、类黄酮和糖苷这几类化合物。此外,高效薄层色谱(HPTLC)显示,用茴香醛硫酸衍生化后,检测到7个斑点。研究结果显示,200 mg/kg/bw和400 mg/kg/bw的P. attenuatum叶乙醇提取物都具有显著的利尿作用。有趣的是,分子对接分析表明,在总共23个研究的化合物中,Cepharadione A、Norcepharadione B、Galbelgen、Crotepoide和 Pipoxide chlorohydrin等化合物对hCA异构体(利尿剂的关键生物标志物)的结合亲和力更强,评分与标准药物乙酰唑胺相当。结论:该研究表明,P. attenuatum叶的乙醇提取物具有显著的利尿活性。该活性可能与提取物中存在抑制hCA亚型的关键成分Cepharadione A、Norcepharadione B、Galbelgen、Crotepoide和Pipoxide chlorohydrin有关。
-
苦杏仁在炎症及相关疾病中的治疗优势
2024(1), DOI: https://doi.org/10.1016/j.ccmp.2023.100122
摘要:
背景:当破坏机体平衡的刺激存在时,身体会引发炎症反应。炎症反应有利于恢复身体的正常功能,并在必要时激发人体自愈能力。然而,急性炎症的持续会引发慢性炎症,从而导致糖尿病、关节炎等相关不良后果。在传统医学实践中,苦杏仁用于治疗疟疾、发烧、糖尿病等炎症相关疾病,也用于与疼痛和肿胀相关的炎症疾病。目的:该综述旨在探索和讨论苦杏仁治疗炎症及其相关疾病的疗效。方法:我们综述了PubMed、ScienceDirect和Springer上的学术论文,并探讨了已报道的苦杏仁的抗炎活性及其对炎症相关疾病的疗效。结果:共有30篇已发表的论文在采用实验模型验证了苦杏仁的治疗效果。苦杏仁的抗炎活性与其具有的植物化学成分的生物活性有关,这些植物化学成分主要存在于植物的叶中。结论:多项研究表明,苦杏仁苷的水提物和乙醇提取物可以抑制炎症细胞中促炎细胞因子和酶的产生,减少炎症及其相关并发症。我们评估了目前的证据,并讨论了该药用植物在治疗炎症方面的潜在用途。
-
Baliospermum solanifolium叶提取物的植物化学筛选及潜在药理活性评价
2024(1), DOI: https://doi.org/10.1016/j.ccmp.2023.100123
摘要:
背景:Baliospermum solanifolium是一种传统药用植物,当地称为大戟科植物“dantigaacha”,用于治疗蠕虫病、皮肤病、糖尿病、蛇咬和白斑病等不同疾病。目的:鉴于目前对B. solanifolium的传统用途和科学研究的缺乏,该研究对B. solanifolium叶开展药理研究。方法:采用定性筛选方法评估B. solanifolium的活性成分。采用DPPH(2,2-联苯基-1-苦基肼基)开展自由基清除实验。以行为变化和死亡率为指标,评价B. solanifolium的毒性。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评估其潜在抗糖尿病活性。使用蓖麻油诱导的小鼠腹泻模型检测B. solanifolium的止泻作用。采用纸片扩散法和MIC法进行抗菌试验。此外,通过醋酸扭体实验评价镇痛活性。结果:B. solanifolium中含有生物碱、碳水化合物、糖苷类、黄酮类、单宁酸、酚类等成分。急性毒性试验确认提取物的安全性。在DPPH试验中,提取物显示出抗氧化活性,IC50(清除50%DPPH所需浓度)值为61.65 μg/mL。总酚类、黄酮类和单宁含量分别测定为124 mg GAE/g、440 mg QE/g和344 mg GAE/g干燥提取物。在OGTT试验中,提取物显著降低血糖水平。在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方面,该植物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IC50 为8.53 mg/mL。在止泻试验中,当剂量为250 mg/kg和500 mg/kg时,B. solanifolium对排便的抑制率分别为30.69%和53.41%。在纸片扩散法中,提取物对四种菌株也显示出抗菌活性,对四种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62.5 μg/mL、62.5 μg/mL、125 μg/mL和62.5 μg/mL。在镇痛活性实验中,该提取物在500 mg/kg剂量下可使扭体反应降低48.51%。结论:B. solanifolium中含有多种植物活性成分,未来有可能成为治疗糖尿病、微生物感染、腹泻和疼痛的药物。
-
一种体外抗尿路结石活性的草药配方:Spinacia oleracea L.和Coriandrum sativum L.
2024(1), DOI: https://doi.org/10.1016/j.ccmp.2023.100124
摘要:
背景:在浓缩尿液中凝结成块的坚硬矿物质和酸性盐沉淀物被称为肾结石。一连串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包括过饱和、成核、生长、聚集以及在尿路中的滞留,导致了尿路结石这一第三大泌尿系统疾病。许多传统药物和疗法在治疗尿路结石方面效果不佳,而且经常导致复发。目的:该研究旨在评估由 Spinacia oleracea L. 和 Coriandrum sativum L. 种子制备的复方草本配方的抗尿道结石活性。方法:为评估由 S. oleracea 和 C. sativum 制备的复方草本配方的抗尿路结石活性,采用分光光度计和显微镜观察法进行体外抑制、聚集和成核试验,并以cystone作为对照药,通过半透膜模型进一步检测。结果:在该研究中,发现 S. oleracea 和 C. sativum 的提取物中含有生物碱、糖苷类、黄酮类、酚类、皂苷类、甾体类、单宁酸、萜类和三萜类化合物。该研究中的体外试验清楚地表明,所有提取物都能有效阻止晶体成核、生长和聚集。水提物对结晶过程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富含植物成分的自制制剂能够溶解肾脏中的草酸盐结石,未来有可能作为治疗肾结石的药物使用。
-
Licochalcone A抗衰老相关活性和促健康作用综述
2024(1), DOI: https://doi.org/10.1016/j.ccmp.2023.100125
摘要:
背景:甘草查尔酮A(LCA)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提取自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ex DC和相关植物根部,其天然来源已被广泛用于辅助医学,特别是传统中医,以治疗各种疾病。作为一种酚类查尔酮化合物,LCA 近年来因其各种药理活性而备受关注。目的:该综述旨在分析LCA的抗衰老相关药理活性。方法:为撰写关于LCA的该篇综述,使用各种相关关键词对多个数据库进行详尽检索,重点关注其治疗应用和药理活性。检索相关论文的更新情况时,严格遵循纳入和排除标准。结果:该综述共筛选出 292 篇论文,其中 131 篇对甘草查尔酮 A 进行了深入分析,重点关注其抗衰老相关药理活性和相关机制,以及其毒性和副作用。此外,还讨论了LCA开发为药物的潜力,强调其对健康的益处和作为医药产品的潜力。结论:这些结果表明,Licochalcone A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抗衰老及治疗其他疾病的天然治疗物质。
-
祛湿驱寒方联合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熏洗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证疗效观察
2024(1), DOI: https://doi.org/10.1016/j.ccmp.2023.100126
摘要:
背景: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患者不适明显。目前尽管可以采用药物缓解,但具有明显的副作用。熏蒸是最常用的中医外治法之一。该研究将临床药物治疗与中医熏蒸疗法相结合,以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缓解症状,改善预后。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寒湿痹证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设计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共纳入60例RA寒湿痹证患者。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药甲氨蝶呤治疗4周,观察组(30例)采用中药熏洗与常规治疗药联合治疗4周。综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和实验室指标的变化,以及视觉模拟量表(VAS)和健康状况评定量表(HAQ)的使用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关节功能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健康评估问卷(HAQ-DI)及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各组患者关节功能活动较初始状态均有明显改善,VAS、HAQ-DI、RA相关生物指标均显著降低(P <0.05);各组间比较显示,中药熏洗联合治疗对RA相关生物标志物和关节功能活性的影响进一步显著增强(P <0.05),但VAS和HAQ-DI的改善效果仅接受甲氨蝶呤治疗的对照组表现更好。结论:祛湿驱寒方熏洗联合治疗寒湿痹证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确切,并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关节功能,减少炎症。
-
中药干预能降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病风险吗?一项单臂前瞻性研究
2024(1), DOI: https://doi.org/10.1016/j.ccmp.2023.100127
摘要:
背景: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治疗是一个世界性问题,RA发病前干预和RA疾病预防是目前该领域研究的新方向。目的:该研究目的是评估中医药在RA高风险个体的疾病预防中的效果。方法:这是一项单臂前瞻性临床试验,所有受试者均来自广东省中医院,须满足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或类风湿因子(RF)阳性、不伴有滑膜炎、未满足201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和欧洲风湿病学会(EUALR)的RA分类诊断标准、未曾接受抗风湿药(DMARDs)治疗、年龄在18至65岁之间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受试者将口服统一煎煮的化瘀强肾通痹方(HQT)汤药,每日2次,每次200 mL,共干预24周。主要结局指标为试验期间RA的发病率,次要结局指标包括干预前后的anti-CCP、RF、超敏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28个关节压痛数(TJC28)、28个关节肿胀数(SJC28)、晨僵时间、休息痛(VAS)、疾病活动度(DAS28-CRP)、生活质量评价(HAQ)、患者总体评估(PtGA)、医生对患者总体评估(PGA)、关节磁共振(MRI)评分。结果:试验共纳入19例受试者,其中4例因为新冠病毒的流行(COVID-19)而脱落,15例完成24周观察。在观察期间,3例受试者(20%)发展为RA,和未发展RA的受试者相比,其在基线存在更长时间的晨僵症状(P =0.009)和更明显的MRI滑膜信号强化表现(P =0.041)。经过24周干预,受试者的SJC28、VAS、PtGA、PGA均较干预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6,0.019,0.019,0.031);干预前后的anti-CCP、RF、ESR、CRP、晨僵时间、TJC28、HAQ和MR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对于RA高风险个体,口服HQT汤药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改善关节症状的效果,但其是否能有效降低RA发病风险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对于RA高风险个体,晨僵和MRI滑膜信号强化表现增强可能是一种发病预警信号。
-
恢复生育能力:植物来源的化学成分是对抗非遗传性男性不育症的天然盟友
2024(1), DOI: https://doi.org/10.1016/j.ccmp.2024.100128
摘要:
背景:男性不育症对医疗保健系统构成的挑战日益严峻,其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食物和成瘾(如吸烟、酗酒等)等不良嗜好会加速这种情况的发生。虽然目前正在开展多种预防和治疗这种疾病的方法研究,但每种治疗方法都有其缺点。传统药物仍然在医疗卫生保健领域中持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一种明显的趋势是研究植物(或草药)的化学成分作为该疾病的潜在疗法。目的:评估各种草药、植物、代谢产物或植物的不同部位对非遗传性男性不育症的治疗效果。方法:检索PubMed中与男性不育相关的关键词,排除非英语撰写论文。共纳入 146 条密切相关的记录,以便完整阅读并纳入系统性评估。结果:该文重点介绍独特的草药组分、其活性成分、在降低男性不育患病率和改善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结论:草药治疗男性不育方面疗效显著。草药替代治疗很有吸引力,并重新受到关注。未来,一些基于草药的疗法有望取得更多的研究进展,显示出对男性不育症更好的疗效。
-
药用植物临床前安全性和毒性综述
2024(1), DOI: https://doi.org/10.1016/j.ccmp.2024.100129
摘要:
背景:全球有 80% 的人使用植物衍生产品来治疗或预防疾病。对药用植物的普遍看法是,它们安全且无不良影响,然而,约有 1,500,000 种植物含有有毒物质。目的:该综述旨在综述采用临床前模型,并通过口服途径给药的药用植物提取物/萃取物的毒性。方法:从 PubMed 和 Google Scholar 等数据库中搜索相关研究详情。对所选研究进行了参考文献人工筛选,以确定相关论文,搜索时未设置语言限制。结果:收录的研究均以啮齿动物为对象,测试物均为口服给药。检索结果显示,Datura stramonium L., Chrysophyllum pruniforme Engl, Quassia amara L等33 种广泛使用的植物或其制品具有显著毒性,我们对这些植物中的植物化学物质进行了总结。通过系统性回顾,我们发现了大量报道安全性和毒性问题的药用植物提取物。结论:今后,需要对草药进行临床前毒代动力学研究,并确定其无可见有害作用水平(No-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NOAEL),以进行全面的安全性评估。最后,还应研究草药与常用/非处方药在代谢方面的相互作用。